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47节

  他从昨日晚间起就在通宵整理史料,算来已有六七个时辰花在编著《资治通鉴》上,一把年纪的人了,陡然歇下来,已有些体力不支。
  他的继子司马康连忙赶上来,扶住父亲,将他迎至温暖的读书堂中,并适时送上一盏温补的饮子。
  司马光慢慢啜着饮子,脸色渐渐好转,随口问:“汴京那里有信来吗?”
  司马康点点头,将父亲一直在等的信件递来。
  司马光将信笺展开,飞快地读完,郁闷不已地道:“这是怎么回事?”
  司马康不知父亲所问的是什么,也不敢接口。
  “今年竟然不去参加礼部试。”
  司马光一时间竟气得胡子发抖。
  “那科举考试的规条就是为他改的,而他竟然不去!”
  司马康十分茫然,实在是不知道司马光口中的“他”,到底是谁。
  不过,竟然能为某个人修改科举考试的规矩……这人,简直是通天的本事啊!
  司马康不敢问,但听见司马光喃喃地自问:“是不是担心自己的学术还不够格?”
  “可是……他已经写出了那本《经济学原理》了啊!”
  至此司马康内心的疑惑已经完全解开。他知道父亲口中的“他”是谁了。
  毕竟读书堂中的条桌上,正放着一本纸张新油墨也新的小册子,封面上竖排着《经济学原理》,翻开后扉页上注明了:“杭州府学食货社集体著作明远执笔”。
  *
  “阿嚏——”
  明远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将身上的衣衫紧了紧,然后体会了一下空气的温度,也为觉得如何春寒料峭。
  他从南方回来,正好赶上送秦观与宗泽去京城参加礼部试。
  若是在以往,秦观与宗泽这时候才动身,绝对晚了,甚至还会有人怀疑他们究竟能不能赶上礼部试。
  但是如今有了扬州到汴京的“高速公路”,可以乘坐“长途公共马车”上京,从杭州出发到汴京,路上耗费的时间立即能够缩减一半。
  所以秦观与宗泽直到现在才动身,而且还一点儿都不着急。
  相送的除了明远,就只有明远的新“跟班”萧扬。
  秦观与宗泽都有些纳闷:“端孺呢?”
  “端孺不会是……”
  早先秦观与宗泽通过府试的时候,他们就颇为担心种师中会心情郁闷。毕竟大家一起进的府学,三人之中有两人都考上,获得了礼部试的资格,只有种师中一人没过关。秦观与宗泽都是种师中的知交好友,对朋友自然关切。
  谁知远远地只见种师中背了个小包裹过来,见到秦观与宗泽,拱了拱手,道:“两位兄台,师中今日要与你们同行了!”
  最惊讶的人是明远,他事先一点儿风声都没听到。
  怎么种师中突然要去汴京?
  种师中一张小脸绷得紧紧的,脸色十分凝肃,道:“我想要重回国子监。之前给薛道祖去了信,昨日他已经回了我,说是他可以帮忙安排。”
  “哦!”
  明远恍然大悟。
  种师中一向聪明,但是说到底还是有些玩世不恭,对所有东西都是一学就会,但是未必愿意深究。
  他是种家子弟,种家一向在边地,以军功作为立身之本。种师中小小年纪受家中熏陶,自然不大看得起寻常士子,而是将志向放在军中。
  可是现在种师中的态度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明远猜测,应当是他与种师中在南海边上的那次对话,深深触动了这个少年,令他不愿意再随波逐流,而是更愿意下一番苦功,以实际的作为来影响这个世界。
  想到这里,明远一时间胸中豪气顿生,笑着扬手道:“少游,汝霖,端孺,我和你们一起去汴京。”
  “啊?”
  这回则是三张惊讶的面孔齐齐盯着明远。
  种师中甚至还耸了耸自己的肩膀,让明远看见他肩上背着的小包裹。他这一趟出门,好歹还是自己动手,收拾了小小一包行李的。
  但是明远——现在什么都没有啊!
  谁知明远笑道:“怎么,我就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
  对面三个年轻人顿时都明白了,齐齐发出“哦”的一声:的确,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明远只要拿起随身带着的石墨笔,给自己的长随写个条子托人送去,长随们就能随后将他的一应衣物用品送来。
  就算是没有送到,明远想要在沿路购买必需品,也容易得很。
  毕竟现在从杭州到汴京沿路,到处都是他的“邮政”和“快递”行的人。如果明远需要钱,可以随意从这些铺面的账上支取,之后再还上确保账目不错就行。
  一时间,三人都流露出惊喜。
  他们三个穷小子一起上路,哪有跟着明远一起出门来得舒服?
  只见明远转过身,面对萧扬。
  “扬哥,我想要将杭州的一切都交给你,你能撑起这一摊吗?”
  萧扬猝不及防,一时睁圆了眼睛,支吾道:“我……”
  太突然了,这太突然了。
  萧扬心想:明远一个宋人,他凭什么愿意相信自己?平日把自己带在身边倒也罢了,如今竟将杭州的一切都交给自己?
  明远愿意将他当成一个“普通人”看待,而不是一个敌国太子。
  但是萧扬一时半会儿竟然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永远在这长江之南的鱼米之乡,好好地当一个“普通人”。
  一时间萧扬心旌动摇,望着明远那张俊秀无比的面庞,和那对热切的眼神,实在是不敢相信。
  谁知明远却一路细数下去:“商业上的事,尽可以问戴朋兴,前两天史尚来了信,他五月会回杭州来看看,要是不急也可以留到那时问他……”
  “学问上的事,可以去问苏子瞻公,有事帮忙也可以扰他。子瞻公应该也‘不敢’不帮。”
  “任何急事大事,或是你觉得需要我帮忙的事,直接写信给我,我三日内就一定能收到……”
  如今明远去汴京,这地理上的距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遥远,信息传递也十分迅捷。
  再者,明远在杭州有无数的耳目,萧扬日子过得怎么样,明远只会比谁都清楚。
  然而他这份信任却让萧扬深受触动。
  明远愿意拉一把萧扬,多半是看在他也是一夕之间,从高处坠落,失去所有——这份心境他能体会,同时萧扬痛失生母,遭遇比他当初更加凄惨十倍。
  然而这份经历也让萧扬心中生出深深的自卑——原本萧扬那份骄傲与自尊被彻底打破之后,就立即走向了反面,在他的骨子里又刻入了分量不小的自卑。
  “我……”
  萧扬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明远所给的这份信任。
  谁知就在此刻,一直站在萧扬对面的种师中突然扬起头,冲萧扬这边点点,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
  萧扬感受到了鼓励,猛地多添了些信心。
  “嗯!”他冲着明远,重重点了点头。
  *
  此时此刻,在汴京城中,重返朝堂的吕惠卿,还完全不知道明远“说走就走”,突然决定重返汴京。
  他只知道明远有意在熙宁六年晚些时候入京。在此之前,他需要做些安排,万一明远真的入京了,他好获得最大的利益。
  第232章 亿万贯
  汴京城中, 吕惠卿与二弟吕升卿在蔡河边散步。
  返京之后,吕惠卿重新述职,出任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他在京中的住处就在蔡河附近。
  而吕升卿来京是参加礼部试的, 在放榜之前, 吕升卿有些紧张。因此吕惠卿便陪二弟出门散步闲聊, 以舒缓吕升卿的紧张情绪。
  这条蔡河附近的街道向来僻静,一边是别人家宅邸后院的院墙, 另一边则是蔡河,他们兄弟一路谈谈说说,也无人打扰。吕惠卿便无甚顾忌,畅所欲言。
  “升卿此次参加礼部试是必中的。”
  吕升卿唯唯诺诺, 但脸上的忧色一点儿也不见少。
  吕惠卿就有些嫌弃弟弟:明明才学过得硬, 怎么偏偏就没半点自信的。日后做了官若还是这样, 他如何指望这样的助力……
  吕惠卿内心暗叹, 口头上转过话题:“蔡元长已经上京, 听说天子曾召他入勤政殿奏对。”
  吕升卿果然很好奇。
  “蔡京?他不过一个小小的钱塘尉, 竟有资格直接面见天子奏对?”
  吕氏兄弟与蔡氏兄弟都是福建人, 虽非同乡, 但多少有几分香火情。
  只是蔡京与蔡卞两兄弟运气之好, 令人羡慕: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 而蔡卞更是年纪合适, 迎娶了王安石的次女,成为宰相女婿;而蔡京这次,不过第一次出外任官, 就被天子召入京奏对。
  吕升卿觉得自己兄弟才学不在蔡氏兄弟之下, 因此对对方的“好运”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蔡元长在杭州组建了水军, 将军器监制的火炮在海上反复试验,据说已有一批水军能将其用得如臂使指,操控自如。两浙路沿海的海寇被蔡元长打得连头都不敢冒,蔡元长在沿海海商中的声望也极其卓著的。”
  “哦!”
  吕升卿马上就明白了。
  “天子不是想见蔡元长,天子是想知道火炮的效果。”
  “正解!”
  吕惠卿微露喜色,觉得弟弟脑筋还算活络。
  “前些日子,蔡元长在海上展开一场火炮‘演武’,听闻在水上放置的活动靶子,十有九中。”
  “天子得报欣慰,便召蔡元长入京奏对,而且可能要在南御苑演示。若是确认了火炮的威力,蔡元长的功绩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吕惠卿说完,吕升卿渐渐听出些不对劲,忙道:“大哥,这火炮……南方作坊有发明之功,军器监贺铸有铸造之功,怎么功绩最后都落在蔡元长头上了?”
  吕惠卿似乎很满意弟弟竟也看出了这样的门道,温和地解释:“天子当然只看最后是谁人摆出了这般功绩……”
  吕升卿在一旁咋舌,大约在心中感叹:原来官场是这副样子的。
  “当然,这也要看最后天子派遣去杭州的那位走马承受是怎么说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