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7节

  在他看来,蔡京这样的野心家,未必不肯接受这样的提议。
  蔡京傲然道:“本官除了任钱塘尉之外,还身兼明州团练推官之职,上书谏言组建水军,并非做不到。”
  明远点点头:“好,元长,我应承你,当你建成水军,开始在水上巡航之日,就是我开始就木兰陂的选址和筹款帮助你之时。”
  他们这是明晃晃的等价交换,各取所需。
  组建水军,在钱塘到明州一带巡航,保护海商,本来就属于蔡京的职权范围,由他上书最是恰当。如果能做成,就是蔡京的功绩,为他将来转官入京多添一分优势。
  当然,如果蔡京不干,旁人也没法儿说他,毕竟蔡京的前任和前前任……谁都没有想到过要在海上保护大宋的商船与子民。
  也就是为了故乡的水患,蔡京竟“屈尊”答应了明远提出的要求。
  “远之,一言为定!”
  蔡京向明远伸出手。
  “一言为定!”
  明远大大方方地回应,两人的手极其短促地握了一下。
  气氛暂时轻松下来。望湖楼的酒博士得了蔡京的授意,将事先就已经点好的菜肴流水价地送上来。
  席上两人谈谈说说,讲讲各自在过去一年的往来见闻,气氛颇为和谐。
  渐渐地,外面天色全黑,望湖楼外的湖山盛景渐渐地都淹没在夜色中。唯有望湖楼外堤岸边的“路灯”,精准地勾勒出湖畔道路的轮廓。
  明远起身向蔡京告辞。
  蔡京微笑着起身送明远,向明远一拱手,柔声说:“所以,在木兰陂动工之前,我不会动你,也不会对种彝叔不利。”
  明远的笑容在脸上略僵了僵,随即笑得更欢畅:“多谢元长如此‘大度’。”
  ——又如此无耻!
  事实上,他已经在心里将蔡京大骂了几百遍。
  也罢,在负责警戒海岸的水军建成发挥作用之前,他明远也得借重蔡京的能力,暂时还不能把蔡京带沟里去。
  待到明远离开,蔡京兀自站在望湖楼的长窗前,望着道旁的路灯照着明远骑马离去。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蔡京想,他的确是可以将与明种这一对的恩怨先暂时放一放。
  只是今日一见,明远的风采更胜往昔,这让他的心里更添一份情绪。
  原来只有在重会之后,才晓得自己过去的那一年,终究是空度了。
  *
  隔日,杭州城中开始传出流言,说是据小道消息,官府有意组建水军,在钱塘至明州一带的水路巡航,以护卫往来商船的安全。
  海商们一听,当真是“喜大普奔”。
  无独有偶,《杭州日报》上不久又刊载了一篇报道,虽未听说,可是隐晦地提出,戍卫海岸,令百姓免受海寇侵扰的职责,正在钱塘县尉、明州团练推官蔡京那里,而他也正有意扩充水军,为海商出海保驾护航。
  这消息一出,海商们的视线就全都转到了蔡京身上。
  连他以前招募“弄潮儿”加入水军,进行操练,也都被视作此次行动的“预先准备”。
  而蔡京也适时地有所动作,他召史尚和史尚那条船的几名水手一起前往钱塘尉的治所相见,详细询问了与海寇搏斗的细节,包括海寇的人数、装备和主要的作战方式。
  史尚提到了他当时使用“酒精”罐罐,点燃了御敌的情况,蔡京当即赞了史尚有急智,同时又若有所思。
  史尚回来,自然将一切经过都告诉明远。
  明远暗叫“惭愧”。
  此前他放出消息和舆论,正是为了造势,反过来给蔡京那边压力。
  然而蔡京那边却稳稳地接住了,并摆出一副亲民好官的模样——“奸臣”早期时都这样吗?
  更令明远隐约感到心惊的是:从蔡京详细询问史尚的过程来看,蔡京对“火器”也非常感兴趣。
  军器监南方作坊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吴坚等人从不涉足杭州主城,唯一两个能时常出入军器监的,就是他明远和沈括。
  因此蔡京不大可能猜到火器开发的具体进展——他甚至不知道军器监南方作坊的存在。
  但是,蔡京仅仅从史尚等人与海寇作战时的具体过程,就意识到了“火器”在这方面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明远不得不感叹——果然笨蛋是做不了顶级奸臣的。
  没几日,明远果然从苏轼那里听说,蔡京与杭州知州陈襄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准予在钱塘至明州一线扩充水军,护卫航道。
  蔡京能够邀请到陈襄为他背书,大约因为陈襄与蔡京是同乡的缘故,但也不得不说,蔡京在官场上确实圆滑,无论对方是新党还是旧党,蔡京都能投其所好,予以结交。
  *
  汴京城,崇政殿内。
  官家赵顼站在御桌跟前,望着火炮与火铳的图纸,满脸都是兴奋。
  果然,擅长火器的工匠搭配擅长机械的文臣,一起合作,效果便是不凡。沈括奉命前往两浙路不久,军器监南方作坊便交出了这样漂亮的答卷。
  赵顼一旦想起是他将沈括派去杭州的,心里就感到万分得意。
  天子对面的则是当朝宰执。副相王珪察言观色,赶紧上前恭贺赵顼:“恭喜官家,我大宋除床子弩、神臂弓之外,又多一项神兵利器。”
  王安石却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在心中默想刚才沈括与吴坚禀报的详情。
  军器监南方作坊发明了火铳,可以由士兵单人手持发火,射程超过了三百步,在三百步外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这就已经完胜床子弩与神臂弓了。神臂弓日常被大宋官军吹得神乎其神,但是实际有效射程也只是二百四十步。
  这种火器,既能攻,也能守,妥妥的神兵利器啊!
  只可惜……造价还是略贵。
  一柄火铳的造价乃是神臂弓的三倍,这还未加上火铳所用铅子的造价。
  “走,摆驾南御苑,朕要亲眼看看这火铳的使用。”
  赵顼急切地开口。
  一直守在官家身边的石得一连声应下,就要去安排。
  王安石在这边出神,然而今日旧党斗士,老臣文彦博也在崇政殿内。
  “不可!”
  文彦博上前一步,就先拦住了赵顼这冒失皇帝前往南御苑的举动。
  “启禀陛下,此火铳从未在御前演示过,如何能甫一进京,就劳陛下亲临演示?”
  赵顼“嗯”了一声,虽然脸色略有不虞,但还是缓缓坐了回去。
  但凡演练火器,都有风险,不如令士卒们试练,揣摩出战阵上的用途,再呈至御前也不迟。
  文彦博见自己的劝谏管用,心中一喜。
  他言辞犀利地追问王安石:“敢问介甫相公,这火铳造价几何,适才从铳管中发出的铅弹,造价几何?”
  王安石默然——
  文彦博也是聪明人,知道抓着火铳最大的弱点打击。
  当然,文彦博并不知道此刻官家赵顼心中正在想:好的东西……当然贵了。
  “我皇宋各处每年的军费开销已有数千万贯之巨。而此物又从未上过战场,实际功效如何又从何得知?一旦贸然大量出产,却又于军事无益,此便是白白抛费国帑,便该由谁人为此事担责?”
  这时,忽然有个念头从王安石心中浮现。
  他果断转身,向站在上首的官家躬身,道:“日前杭州知州陈襄与钱塘县尉蔡京联合上书,请求组建水军以抵御日益猖獗之海寇。两人的奏疏上明确写明,远距离火器有利海船之间的作战对敌。”
  这一招出的让文彦博有点晕:因为杭州知州陈襄是个旧党,而蔡京是王安石女婿的亲哥哥。文彦博一时闹不清王安石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这项提议。
  “既然军器监南方作坊就在杭州,何不先让钱塘县先训练水军,以试验这些火器是否能真正适用于实战?”
  第212章 千万贯
  “明郎君, 又见面了!”
  在明远上船时,友好地将手伸来的年轻人,笑容友善, 眼神单纯, 不是别人, 正是去年明远在钱塘江边观潮时施以援手,没让明远被潮水卷入钱塘江的那位钱塘县的年轻校尉——林乐生。
  明远也伸出手,任由对方用力一提,将自己轻轻巧巧地带过船舷,落在甲板上。
  “上次就猜到您是我们县尉的好朋友,今日一见, 果然如此。”
  林乐生看起来就是一个毫无心机的家伙,竟然这样推断明远与蔡京的关系。
  而蔡京此刻也正站在甲板的另一头, 他身穿绿色官袍, 戴着垂脚幞头,身材颀长,站在一众校尉水兵之中也毫不逊色, 竟似比别人还能略高出一头。
  蔡京见到明远也上了船, 只是远远地点头致意, 接着便继续向他麾下的将校水兵们部署,安排今次演练的任务。
  此刻明远正与蔡京一起,在一驾小型的福船上。
  福船风帆鼓起,正缓缓驶出杭州港。
  官家准许杭州府兴建水军的消息, 很快就传到了地方上。
  得到消息的海商们自然是一片欢腾。
  本地商人自是有钱的出钱, 有力的出力。就连用来保养船只的船坞, 最近也全都腾出来, 让杭州府的水军修缮船只。
  而明远身为军器监的“顾问”, 也有义务观察火器在水战时的实践,因此蔡京特意将他邀了来。
  明远据此估计蔡京此刻已经非常清楚他在军器监的“角色”了。但此人城府很深,对待明远的态度没有半点变化。
  只是明远稍许感到蔡京与他稍微多了一点“距离感”,至少在这福船上,蔡京没有亲自来招呼明远,而是让救过明远一次的林乐生相陪,也不知道是不是得知了明远有“官方背景”之后的反应。
  “这条福船,似乎比常见的略小。”
  明远的心思全在别处,便漫不经心地随口评论。
  “明郎君,此言差矣,这不是福船,而是一条海沧船!”
  林乐生听见明远随口将这船称为“福船”,忍不住笑着纠正。
  “海沧船?”
  明远见这种船的形制与福船一模一样,只是规模略小些,吃水也有七八尺深,便以为是“小号”的福船。此刻听林乐生纠正,忍不住来了兴趣。
  “是的,海沧船。明郎君,这海沧船规模比福船小;福船势力雄大,在水上便于冲犁1,但是行动要靠风帆。我们有两条福船,是专门来造饭和补给,也储了足量的淡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